女人怎麼做更好的自己?

  記得有個客戶曾經這樣問我“樂樂,我很喜歡一句話:做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一直有個疑問在心底,到底怎麼才叫做自己呢?我們應該堅持哪些原則?我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有時難免惹禍上身,可如果只是保守的活著,又失去了許多痛快淋漓的快樂,到底該怎麼做自己呢?”

  我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個答案,我們常常在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那麼是畏畏縮縮永遠活在別人的目光下,還是勇敢的做自己,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嗯,我也很喜歡這句話。記得高中上第一節語文課的時候,語文老師問我們的願望是什麼,我當時的回答,就是這句話:做更好的自己。很多人會說,你不就是在做自己嗎?難道還是別人啊。

  我笑笑,沉默不語,因為他們不懂我的意思。那到底應該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呢?我給你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喜歡唱歌,但是在KTV裡,我會發現唱歌的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人,一直不敢開口唱,怕別人笑話自己,即便唱了,也是扭扭捏捏放不開;

  第二種人,既然來了,那就找首喜歡的歌兒,拿起麥克風就開始唱了,他不管自己唱的是不是跑調,聲音好不好聽,有沒有人注意他給他鼓掌,他就是那麼快快樂樂的很享受唱完了一首歌,好像唱歌這事兒跟別人沒什麼關係,只跟他自己是不是高興是不是想唱有關係,你想想,這種人是不是看起來挺舒服的,因為他跟他自己的關係挺舒服的;

  第三種人,不管不顧唱歌沒完沒了,對自己跑調的嘶吼完全不在意,只圖自己高興就啥也不管了,這種人,叫社會化的不好,是不夠有教養,或者是腦袋缺根筋,不叫做自己;

  所以沒錯,第二種人才是做自己,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

  其實,教育的順序應該是先教給我們完完全全的接受自己,讓自己喜歡自己,然後再教給我們社會化,明白做個社會人是怎麼樣的,可是往往我們都被教反了,還沒學會接受自己,就開始被老師和家長用外在的眼光給框住了,“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再看看你!”。

  於是我們慢慢就活成了既不喜歡自己又跟別人搞不好關係的人,好糾結。所以,你要明白沒有誰的人生是可以復制的,我們只有先正確的認識和接納了自己,才能不斷的進步和提升自己。

  成為更好的人,簡單說就是要成為一個你跟你自己的關係最好的、一點不糾結、不跟自己過不去的人!

  “更好”的意思,絕對不是指外在評價,讓別人說你好說你好優秀、好善良、好能幹,而是相反,就是你自己覺得的“好”,你活的越來越舒展和自在,真正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人是我行我素的,其實我認為恰恰相反,一個真正放下了外在評價做自己的人,反而是一個內心真正有力量的人。因為他時刻懂得體貼自己,給自己正能量,不用負面的東西傷害自己,不受控於別人說自己好不好,重要的是自己感覺好不好。所以他內心總是和順圓融的,那它外在呈現出來的就也會是讓人舒服的狀態。

  內心有力,是不會去作惡的,會格外懂得節制、也更懂得付出、原諒、感恩,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人了嗎?人,只有內心虛空無力毫無安全感,才會去作惡,去索取、甚至去偷去搶去侵占別人!

  你想想看,所謂宗教對人的作用,不就是給內心無力的人一種力量嗎?有力量了有強大的精神支撐了,他自然就向善了。

  所以,假如你的內心有力量,就如同有了信仰,你是不會變壞的。而能讓自己內心真正有力量的方法,不是有個人要好好愛你,那假如那個人不愛你了或者不在了,你的世界是不是就坍塌了嗎?這是依賴,是暫時的安慰,不是讓內心獲得力量的途徑。能讓自己內心真正有力的辦法,就是做你自己,跟隨你的心,愛你自己。

  這世上確實有的人是靠愛他人來獲得價值感的,這聽上去很偉大,比如有人對待愛情,有人做公益,有的父母愛孩子,真的能做到沒了自己;戀人之間也是如此,有些愛,會讓人愛的沒了自我,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過度的付出是一種索取,是靠他人接受自己的付出來滿足自己的做法,其實是扭曲的。而但凡扭曲的,不管外在呈現出來的是多麼好,它的本質都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