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有點狠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這個人夠狠!”乍一聽,這句話好像是罵人的。但實際上,這句話是誇人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不夠“狠”,那麼他就無法成大事,所以“這個人夠狠”的言外之意其實就是“這個人真有出息”。相反,當我們聽到有人評價說“這個人太弱”的時候,其言外之意就是“這個人沒什麼出息”,只是用一種比較委婉的語氣說出來罷了。因此,作為男人,一定要學會狠一點,否則你這輩子將注定一事無成。

  1.男人“惡”點又何妨

  大家都喜歡“好人”,也歡迎“好人”。因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會傷害到別人,甚至有時還會為了別人而讓自己吃虧!

  但多數好人的弱點在於沒有原則、沒有主見、不能堅持,而這正是脫穎而出的大忌。

  好人一半出於性格因素,一半是有意去討別人的歡喜,導致有求必應,因為缺乏原則與堅持,導致是非難分,當事不能解決的時候,便“犧牲”自己來“成全”大家;有時也想“惡”一點,可是離“惡”還有一大段距離,自己就開始自責,檢討自己這樣做是不是不應該……

  “好人”不會讓別人尊敬,更談不上“畏懼”,在大家的眼裡難以擔當大任,而且別人深知他的弱點,會算計他,得寸進尺,予取予求,反正他不會反抗,不會拒絕。於是所有人都前進了,惟獨這個“濫好人”在原地踏步,更何談脫穎而出呢?

  有人喜歡選擇做好人,就有人喜歡做惡人。那麼“惡”一些對自己會有什麼幫助呢?

  第一,“惡”一些雖然肯定令人討厭,但卻勝在有威勢。許多人都是非驅策不可的,這樣一來,“偏惡”會遠比“偏善”更能令別人為他效力辦事。不講人情的人雖然不受愛戴,但卻更能令人不敢造次。

  這是做“惡人”的第一個好處。

  第二,許多人不喜應酬,只想靜靜地辦事,那麼“惡”的形象便會產生適當的阻嚇作用,令你的應酬減到最低限度,賺得清靜。

  第三,好人傾向於對人堆笑臉,以致巴結逢迎,“惡人”板著臉做人反而塑造出一個嚴肅、令人肅然起敬畏之心的形象來。

  從上面三點考慮,可以想見許多“惡人”儘管本性不壞,但基於需要,得裝出“惡人”的形象來辦事。

  只要做“惡人”的好處蓋過做“惡人”的壞處,做惡人便合算。其實做“惡人”的不好之處,也不過是犯眾怒、少朋友。

  不過,裝“惡人”遠比裝好人難。無論是真壞人或假壞人,首先要有一個“惡”的表象,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表像做起。

  好人可以完全裝出來,但裝壞人卻要真有三分惡才能成功。

  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們不能給別人軟弱可欺的印象,否則,我們很難在實際生活中保護自己,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那份利益。所以,我們不妨善意地為自己披上“惡”的外衣,讓自己成為別人眼裡的強者。這樣,我們才不會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成為有能力進行社會競爭的強者。

  2.活著才是硬道理

  有一對好朋友,吃飯閒談。其中一人興之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順耳的話來。不料另一人細細地分析了一番,於是心生不快,與對方爭吵起來,直至掀翻了飯桌,拂袖而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細細想來,當然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不得不說,他們實在有點小氣,太在意瑣事了。其實,這些人的煩惱,並不是由多麼大的事情引起的,很多是來自對身邊一些瑣事的過分在意、計較和較真。

  比如,在有些人那裡,別人說的話,他們喜歡句句琢磨,對別人的過錯更是加倍抱怨;對自己的得失喜歡耿耿於懷,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極其敏感,而且總是曲解和誇張外來信息。這種人其實是在用一種狹隘、幼稚的認知方式,為自己營造著可怕的心靈監獄,這是十足的自尋煩惱。他們不僅使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也使周圍的人活得很無奈,於是他們給自己編織了一個痛苦的人生。

  要知道,人生中這種過於在意和計較的毛病一旦養成,天長日久,許多小煩惱就會釀成大煩惱。

  其實,在這一點上,古代的智者們早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早在兩千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就向人們提出警告:“注意啊,先生們,我們太多地糾纏小事了!”以後,法國作家莫魯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擾而失去理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時光。”這些話實在發人深思。過於在意瑣事的毛病嚴重影響了人的生活質量,使生活失去光彩。顯然,這是一種最愚蠢的選擇。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既然活著,就要活好。其實,有些事是否會引來麻煩和煩惱,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和處理它。所謂事在人為,結果卻大相徑庭。美國的心理學家戴維·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煩惱的“認知療法”——通過改變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方式和反應方式來避免煩惱和疾病。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學會別太在意,學會換一種思維方式來面對眼前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別總拿什麼都當回事,別去鑽牛角尖,別太要面子,別事事較真、小心眼;別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別過於看重名與利的得失;別為一點小事而著急上火,動輒大喊大叫,以致因小失大,後悔莫及;別那麼多疑敏感,總是曲解別人的意思;別誇大事實,製造假想敵;別把與你愛人說話的異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視;也別像林黛玉那樣見花落淚、聽曲傷心、多愁善感,總是顧影自憐。要知道,人生有時真的需要一點大氣。

  不在意,也是在給自己設一道心理保護防線。不僅不去主動製造煩惱的信息來自我刺激,而且即使面對一些真正的負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處之泰然,置若罔聞,不屑一顧,做到“身穩如山岳,心靜似止水”,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這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妙法,也是一種堅守目標、排除乾擾的良策。我們的精力畢竟有限,假如處處糾纏瑣事,被小事所累,我們一生必將一事無成。

  不在意,也是一種豁達、大量與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寬廣的胸懷和氣度,是很容易告別瑣屑與平庸的。而當你實現了豁達與寬容,自然會產生輕鬆幽默,從而洋溢出一種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最終體現的是一種修養,一種高貴的人格,一種人生大智慧。那些凡事都與人計較、錙銖必爭的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以小聰明做大蠢事,佔小便宜惹大煩惱;而不在意,乃是不爭,無為之為,大智若愚,其樂無窮!

  當然,不在意並不等於逃避現實,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紅塵後的精神頹廢和消極遁世;不是對什麼都冷若冰霜、無動於衷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大目標途中所採取的一種灑脫、豁達、飄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自然會擁有一個幸福美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