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市民已結束假期重返工作崗位,為幫助上班族身心迅速“歸位”,避免“ 節後綜合症 ”出現,專家建議市民注意飲食清淡、早睡早起、多做運動、放鬆心理。
春節現象
過量飲食易導致腸胃疾病
春節期間,很多市民打破了平時朝九晚五、一日三餐的正常作息、飲食規律,呈現出晚睡晚起、暴飲暴食的“春節特徵”。生活節奏突變和飲食不當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對身體造成傷害。
心理專家介紹,今年春節期間病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因應酬較多而患上消化系統疾病的上班一族,另一類是因天氣寒冷而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她特別提醒上班一族,消化系統疾病並不全是腹瀉之類的“小兒科”,過度不合理飲食會導致膽囊炎、胃穿孔、腹膜炎、急性胰腺炎、胃出血等嚴重疾病,需住院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春節期間我們接診了一位胃穿孔病人,他平時就患有胃病,再加上過年期間吃了大量油膩食品、過量飲酒和頻繁打火鍋,最終導致了胃穿孔這個嚴重疾病。”南海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賈柳萍則告訴記者,過節天氣寒冷,很多市民在家裡吃火鍋、喝湯,飲食較為油膩,而且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多市民尤其是老人家春節期間都不願意去醫院,把小病積成大病,結果初七一過,許多市民就帶著大病小病來醫院求醫。賈柳萍建議,市民要端正過年就醫心態,太避諱反而會影響身心健康。
此外,記者在佛山中醫院現場調查時,值班護士小郭說,春節期間到醫院就診的病人及家屬都較為急躁。她建議市民應該把心態放寬,“即使過年看病也沒什麼”。
作息不正常影響心理健康
求醫網心理專家介紹,春節期間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輕者會出現常見的神經症,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神經衰弱,疲勞、失眠、頭暈、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在充足休息和正常飲食後會自行消失;重者則會引發潛伏已久的強迫症、焦慮症和抑鬱症等,需及時就醫。
心理專家指出,由於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生理健康,一些潛伏的心理疾病長期沒有被發現,春節期間作息紊亂會加重這些疾病的症狀。他特別列舉了三種常見心理疾病的主要病症,如果廣大市民在自我調節一周後仍存在下列症狀,則需到醫院接受正規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第一是強迫症,主要表現為一些過度頻繁的習慣,如洗手、開關門等,即使這些動作沒有必要,患者也會堅持去做,無法擺脫。
其次是焦慮症,此類患者時常感到心慌,一些通過正規身體檢查無法查出病因的慢性疼痛可能也是由焦慮症引起的。還有就是抑鬱症,病人會情緒低落、沉默寡言、逃避集體活動,甚至出現自殺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