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在現在來說已經很常見了,但相信很多還是在想他們的心理是不是出現問題了啊?是否存在什麼心理障礙呢?對此新西蘭克里斯特徹奇的奧太加大學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用27年的時間對1000名當地出生的年輕同性戀者進行了心理測試,結果發現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容易出現壓抑、焦慮、使用毒品心理和自殺等問題,尤其是男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的心理問題雖然沒有男同性戀者嚴重,但也是女異性戀者的兩倍。
這樣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是克里斯特徹奇醫藥與健康科學學院的大衛·福格森教授,他認為該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其它同樣研究所得出的結果。
雖然很少有研究直接點明性傾向和心理問題之間的關聯何在,“但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都非常肯定地指出,這是恐同主義作用的結果,使他們面臨著各種壓力、敵視和歧視。”福格森教授說。他認為,男同性戀者所承受的歧視更多,而他們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不過生活方式可能也是另外一個原因。
今年18歲的學生布蘭丹·海爾認為該研究結果印證了他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從15歲起認識到自己是名同性戀者,也因此出現了抑鬱情緒,並曾幾番有過自殺念頭。“我實在無法忍受,每個人都有女朋友,但我對女孩一點興趣都沒有。”海爾說,“我覺得父母要我長大後結婚……我把自殺看成是唯一的出路。”
就學期間,海爾一直遭到同學的取笑和言語辱罵。“他們總是說:”這太同性戀啦!’言下之意,同性戀是不好的。這種言語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同性戀是不好的。“
不過,海爾覺得事情總會出現好轉,現在他對自己的性傾向一點都不感到擔憂。“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現在我不在於別人如何看待我的性傾向,我無法改變它,別人也無法改變它。”
現在他和男友一起行走時,雖然也有人嘲笑他倆,但他已經不再理會這些。“這猶如過眼煙雲,這是他們的問題。”他說。
坎特布雷大學的教育學講師凱瑟琳·昆裡凡認為,那些對自己的性傾向抱有疑問的青少年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為這個成長階段的人需要對同輩人有某種歸屬感,但他們卻不斷發現自己游離在邊緣。
昆裡凡對同性戀和雙性戀高中生有過研究,她認為諸如公民結合等有利於同性伴侶的新法律釋放出了一個鼓勵的信號,但這些信號卻無法觸及那些農村地區。
克里斯特徹奇的工黨議員提姆·巴涅特也認為,對同性戀的敵視態度使問題變得更嚴重,“有些政黨不承認同性戀者是享有平等權益的公民,這無疑增加了社會壓力。 ”巴涅特建議精神衛生系統在工作中把同性戀青少年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