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說,男人“花心”的種子早已種下,早在猿的時候,一隻公猿都擁有一群母猿。這是他們通過搏殺得來的。誰強大,誰就擁有傳宗接代的權利,這是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法則。人從猿演變而來,這種遺傳雖然過於遙遠,但未必就已完全絕跡。再說人類形成之後,數十萬年來特別是數千年來,實行的多是一夫多妻制,男人的思維是能愛則愛,女人的想法則是嫁雞隨雞。這些思路多少形成了某種劣根性,這種劣根性又被濃縮在遺傳密碼中,代代相傳。
1、愛情激素易上癮
男人幫心理學認為,很多男人喜歡像倪震那樣不斷結交新歡的,也有其生理原因。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群中有一種特殊的人,即對多巴胺、後葉催產素等愛情激素“上癮”的人。這樣的人,一旦體內的後葉催產素等激素水平消退,就會通過另尋新歡再次獲得刺激源,從而享受激素高分泌帶來的極度愉悅興奮,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花心、喜新厭舊的人。
拜倫筆下的唐潢,金庸筆下的段正淳,古龍筆下的楚留香,以及《水滸》中的西門慶,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容易為女人動情,也容易讓女人傾倒,但朝三暮四,處處留情不守情。倪震可能與他們一樣,都是對愛情激素“上癮”的人。
2、可能是基因惹的禍
科學家研究還發現,具有某種基因變體的人,可能會在婚姻中遇到更多的麻煩。
研究發現,在人體AVPR1A基因上的一個被稱為RS3334片段的數量,與男人究竟是“癡情種”還是“負心漢”有關。一個男人可能有兩個、一個,或者沒有RS3334片段,而數量越多的男人,與伴侶的關係越不牢靠。據悉,AVPR1A基因就是荷爾蒙“後葉加壓素”的感受體的編碼基因。這種荷爾蒙與被稱為“擁抱化學物”的荷爾蒙——後葉催產素有關。
3、愛情保鮮期只有一年半
心理學研究發現,愛情保鮮期僅有18個月。倪震對周慧敏沒有愛情了,自然會對別人產生愛情。
神經內分泌學發現,男女愛情,是由大腦中的3種化學物質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激發出來的。當男女初次產生愛情時,這3種化學物質同時迸射而出,讓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激情亢奮、無比愉悅、欲罷不能。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再不會出現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現象,而且,彼此註視的時間,會比當初少;擁抱的力度,會比當初小。這是為什麼?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機體內漸漸會對這3種化學物質,產生一種抗新鮮素的抗體;一段時間後,這3種化學物質的作用就會消失,男女之間的新鮮感會逐漸消失,隨之代替的是情感的交融。
中年危機是“花心”催化劑
倪震在分手信中說,自己遭遇了“中年危機”,他的尋找新歡,可能是想證明自己仍是強者的表現。
心理學發現,中年期,是個人自我評價的新的重要階段。人到中年,內心深處總會向自己“我仍有機會嗎?”“我還可以嗎?”如果事業發展原地踏步,青年後生逐漸趕上甚至超過自己,心裡會感到不是滋味,自我價值開始動搖;如果人生中再有不如意之處,更會加重自我懷疑和失落感,而陷入鬱悶之中。
倪震的事業,一直波折重重,《YES!》的業務,員工領不到薪水,經常被人上門追債;他當主編的健康雜誌《生命力》不能如期出版,銷量也不理想;一向有“才子”之稱的他,文字工作也陷入停頓,為《星島日報》撰寫的專欄,只寫了三個月忽然停筆等。
心理學認為,人在中年危機中,總會不自覺地尋求新的突破,以肯定自己的價值,尋求新的人生意義。而倪震的新戀,在潛意識中,可能就有尋求突破的意思。
道德修養與控制“花心”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男人“花心”有其生理和心理上的根源,也就是說,人人從本質來講都有這種情況的,但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人們會慢慢被符合社會規範與道德等因素所同化,就這是說,品格與道德是可以控制男人“濫情”的。
美國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測試中,當被問到“你期望一生中有幾個愛人?”時,男人的回答平均是十八九個,而女人的回答則是四五個。也就是說,“花心”是一種較普遍的心理、生理現象,但為什麼很多人有賊心沒賊膽,以至社會上“越軌”並不是普遍現象呢?就在於道德修養的力量。
人若陷入“愛戀”中,愛情激素迸發,令人頭腦簡單、激情澎湃;但是,如果是一個已婚的人,或者像倪震那樣已經定情的人,大腦“趨利避害”的正反饋機制立刻會啟動,促使責任感、道德力量的產生,以平抑愛情激素,讓人回歸理智。
倪震之所以“頭腦簡單”地犯下“錯事”,就是因為其道德修養不夠,以至產生的心理能量不足以平抑情慾的衝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