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戀愛的一些心理學常識

  很多讀者在來信裡都提到類似的問題:為什麼我越對他好,他越不在意我?為什麼我想親近他,他卻很抗拒?為什麼他總是注重自己的個人空間,而不願意和我太親密?為什麼我為他付出那麼多,他卻不知道感激?

  說到這個,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學常識。

  心理學家金·巴塞洛繆將成人兩性之間的依戀類型分為四種: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積極的人,屬於安全型,這樣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自在、樂觀、喜歡社交;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消極的人屬於恐懼型,這樣的人普遍擔心遭到拒絕,不信任別人;對自己評價積極,對別人評價消極的人屬於超脫型,這樣的人信賴自己,對親密關係不感興趣,淡漠而獨立;而對自己評價消極,對他人評價積極的人屬於多慮型,這樣的人對親密關係感到不自在或保持警覺,容易妒嫉。對自己評價積極與否與對遭到拋棄的擔憂正相關,對別人的看法積極與否與對親近的自在程度正相關。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在愛情中,對自己比較自信的人,倘若他對親近的自在程度高,那麼他會非常適合作一個戀愛對象;倘若他對親近的自在程度低,也就是對他人的看法比較消極,那麼他會顯得對親密關係不感興趣,很獨立,喜歡保持自己的空間,不太喜歡和對方太過親密。在愛情中,對自己比較不自信,擔心遭到拋棄的一方,則分為多慮型和恐懼型。

  在戀愛中,其實最難匹配的就是多慮型與超脫型這樣的一對。雖然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表面上算起來只有十分之一,但很多時候,只要戀愛關係失衡,就特別容易陷入這樣的相處模式。付出比較多的一方會相對患得患失,擔心失去一切,而付出相對較少的一方容易變成超脫型,凡事迴避且疏遠,抗拒親近,也不太尊重對方。一方想要拼命抓住對方,另一方卻只想躲避,而且越是逼得緊越是湊不到一塊。

  處理這樣的問題,當然是需要雙方的心理一起做調整,先天多慮型的人,需要多內省,建立自我的空間,豐富自己的生活,學著信任對方;而超脫型的人,如果想長期和對方相處下去,則需要擺正自己和對方的位置,務必要給予對方更多的關注和愛護,讓對方有更多的安全感。

  至於後天的不平等關係造成的多慮,我建議不要在戀愛的過程中過分付出,而且要作好保護自己的準備,避免因沉沒成本過多而造成不甘,繼而陷入自虐式的怪圈。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拒絕不合情理的要求在戀愛的過程中,尤其是戀愛的初期,是必要的自我保護。雖然可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信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好像信用卡的額度一樣,一定是逐漸提升的。能夠明白這一點、的通情理的人還是絕大多數。如果在戀愛的初期便提出借款或者性要求的對象,嚴格說來,多數都抱有不正當的目的。在你拒絕他的要求後,如果對方大發雷霆或者表示不能理解,一般來說是心虛的表現,不用委屈自己而去盲目遷就對方。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個例。每個人進入狀態的速度有快有慢,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在戀愛中保持適度的自我,不要過分付出,不要過於依靠對方,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這是男女都普遍適用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