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什麼是備胎嗎

  很多人會說自己在感情當中不知不覺被別人當成了備胎,備胎到底是怎麼誕生的?甚至還有很多人誤解備胎其實就是一種解決對方空虛狀態下的情感需求。備胎關係是如何誕生的,今天就由情感網的小編來告訴你吧。

  “備胎關係”是怎樣誕生的?你了解什麼是備胎嗎

  老爸老媽浪漫史第五季的某一集叫做“上鉤者”。

  劇中主角和他朋友們對那些“咬鉤”之人的浪漫化說法。

  “我還不能和你在一起…暫時”這是用來釣住別人的慣語。“暫時”這個詞給希望之門留了一條縫使某些可憐的傢伙以為自己隱約有希望在將來和羅賓建立親密關係而一直給她洗衣服兼修腳。

  這種行為讓我們覺得主角朋友們有點壞。不過現實中跟戀愛關係上的候補保持聯繫是很常見的行為,只是很少像情景喜劇裡這般誇張罷了。

  在國外雜誌《計算機和人類行為》上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裡把這種交互行為稱之為“備胎關係”。

  它定義“備胎”為“與某人當下並非戀人但維持某種程度上的聯絡以備將來可能發展出的戀愛或性方面的關係”。

  這項研究的帶頭人Jayson Dibble是霍普學院通信系的助理教授:“促使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情景是在酒吧,當你遇到某人並交換電話號碼,不久之後瀏覽通訊錄時你會說喔我記得他,我會給他發個消息看看他最近怎麼樣…”。

  一個備胎不僅僅只是一個你有點念念不忘的人,比如你在社交網絡上偶然瀏覽到她照片的漂亮大學生或者你假期裡碰巧認識的朋友的朋友,你一直覺得如果自己跟可愛的她是同城的話早就來電了。

  只有當你正式去接觸她們這些“如果、也許”才會成為備胎。

  有時備胎知道他們自己是備胎,但是大多數是他們不知道。這取決於問候的技巧性高低,比如取決於備胎是否會在凌晨1點發出“你最近怎麼樣?”這種短信。

  與別人保持備胎關係是有幾條競爭進化規則在其中起作用的。

  從某一方面看它下意識地搜尋所有潛在配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那些往一段關係中投入更多資源時間精力金錢的人更容易忠於這一關係,而投入較少的那個似乎會淡漠些。

  一項研究發現愛情促使人不考慮其他可能性,對愛人表相思寫情書的人更能壓制住自己對有吸引力的異性的綺念。這與另一項研究結果相一致:即處於戀情關係中的人對別的異性注意力降低,並且異性對他們本該有的吸引力也下降了。

  其實人們最常用來保持備胎關係的方式是通過微信和手機聯繫。45%的人接受采訪會坦言自己發微信給備胎,37%的參與者則會在微博上跟備胎交流。13%的人還在用打電話的方式“鉤住”他們的備胎,而僅有很少一部分人跟備胎用短信溝通。

  使研究人員震驚的是,單身人士與非單身人士所具有的備胎數量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網絡世界提供了評估和關注備胎的機會並且不必與他人直接互動。微信所提供的相對私密性使你更容易與備胎保持最低限度的聯繫。

  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付出是人類在親密關係中追求的而給人點個讚之類的行為費不了什麼事同時又種下了一個可能發展成浪漫關係的種子。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單身人士和非單身人士跟備胎保持網上聯繫的人數比例差不多。似乎當你非單身的時候在朋友圈上與某人曖昧比起跟他們吃飯之類更易讓人接受。

  這依然是一個不成熟的研究。它僅僅是確實揭示了人們把備胎作為戀情候選品的一部分。這可能並不是一個新興現象:“這種讓人候補讓你自己保有選擇餘地的行為早已有之。在以前這種做法稱為把人記在你的黑色小本子上。” Dibble 說。

  這就是在人們可以通過各種不同媒介通訊的今天,類似將筆記本這種行為搖身一變後的樣子。

  備胎的誕生其實並非偶然性,畢竟社會上面的男女選擇性太多,如果在寂寞或者分手後往往備胎就會成為“接班人”來彌補對方情感上的缺失。但是身為備胎當事人的你真的應該確認自己是否值得這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