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了他做了那麼多事,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這句話,可以套用在各種不同的關係上,不管是朋友還是情人還是父母對小孩等等,都可能出現這樣類似的句型。
認為自己的自以為是的付出,他人應該要滿心感激地接受,這樣的我是為他好我是對他好都是從我的角度出發,而沒有想過他的想法,或是對方是不是願意接受或是想要這樣的對待。
我們人都傾向於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並且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別人的錯,因為這樣自己就不用承擔責任了。如果只是發生一次,那麼可以說有可能是對方的問題比較大,
20170727022.jpg
如果是頻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麼自己就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因為在人生的這齣戲裡面,唯一不變的角色,就是你自己。尤其在人際方面所發生的事情,一定一個巴掌拍不響。既然是人際,意思就是必須要有兩個人才有辦法發生的事情,如果妳跟一個人吵起來了,可能如果換一個人來講,根本不會吵起來。
站在自己的立場其實也會知道,如果被激怒或是挑起情緒,通常都是因為對方的態度或講話語氣而不是因為事件本身。
有一個實驗,是給觀眾看了一個無聲的影片,內容是一個醫生跟病患的談話過程,根據對方的肢體語言與動作,觀眾對於醫生的喜好觀感程度,正好符合了決定了這個醫生是否以後會被告的機率。
除非這個人特別奇怪或是特別固執,其實我們對於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標準。光是陌生人跟熟人就是一個很常見的雙重標準區分法。既然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大部份的問題出在於太執著於我認為這樣是對的、我認為這樣是好的、我認為這樣他應該很開心、
20170730002.jpg
我認為這樣他會喜歡等等太多太多的我認為而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所造成的偏差跟誤解,也就是我們僵化的道德思維。
一個人會對妳如何,在於妳給人甚麼樣的感覺,對方面對妳的時候的奇檬子好不好,而不是取決於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我們都喜歡給人貼一個好人或是壞人的標籤。
我記得在進擊的巨人中有一段我很深刻的一段對話:阿爾敏找上在憲兵團的亞妮,希望能幫忙讓艾倫逃脫,亞妮原本不想幫忙,就問阿爾敏我看起來那麼像好人嗎?
阿爾敏回答:好人只是用來稱呼對自己有利的人,這世上不存在對所有人都有利的人,如果亞妮不肯幫忙,對我來說亞妮就會成為壞人。其實我們所貼的好人、壞人的標籤,只是對我們自己有利的標準而已。
沒有人有義務當個好人,或是應該要對你好或是回應你的付出,就像是孝順,如果是被逼的、被要求、被脅迫的,還能算是孝順嗎?在人際關係中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忘記了,就會變成一個凡事只會怨恨世界、他人、環境的一個讓人只能用假面具對待、奉承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