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但有些時候在孩子看來卻顯得那樣的嘮叨,這種反應就是春期的典型反應。青春期的發育時可能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對異性的好感度上升,可能出現早戀的狀況,而另一種則是社交恐懼症。
青春期性教育要做好這些方面1
孩子出現“早戀”和“社交恐懼症”都和家長對孩子教育有關係。如果家長對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採取充分信任心理,這促進了孩子人際關係的充分發展。反之,孩子在人際關係中進行得不順利、受到挫折,這就會造成他們產生自卑、冷漠的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管得過嚴,妨礙了孩子的正常交往,到孩子25歲,該結婚、戀愛時,他反而不知道自己如何戀愛了。孩子在小時候遇到嚴厲的班主任對他對異性萌生好感時粗暴地制止,或者在家裡有一個權力慾望非常強的母親對孩子和異性交往的事情橫加指責,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吸引力,對和異性交往產生恐懼心理。
青春期性教育重在調節情緒
毫無疑問,青春期時的情緒變得難以捉摸。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悄悄來臨。青少年不再是小孩子,舊的人生體系開始瓦解,不得不全部放棄,而新的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這時情感成了你生活中的一個奇怪吸引。你會毫不猶豫地為這種新產生的感情雀躍不已,激動不已。但是你們會發現,這種情感會在某種情況下把你們的情緒推向極致。你已經可以完全不管不顧,以“愛”的名義肆意對待雙方,誰也不願意控制自己。
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原因:由於身體的發育,特別是性的發育成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體內積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興奮過度,造成情緒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他們的神經系統還遠未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情緒,所以才會這樣。
解決的辦法是:慢慢長大會變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現在也有幾種辦法:獨處,與自己的情緒對話,接納自己的情緒,及時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向自己的女朋友或好朋友傾訴而不是一味地發洩自己的不滿。
青春期性教育要做好這些方面
自古,我國關於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守貞,直到現在,這種守貞教育還佔據著絕對的主流地位,它嚴厲告誡孩子絕不能有婚前性行為,尤其是青少年不能發生性行為。老師和家長尚且處於談”性”色變的階段,他們告訴青少年,如果發生性行為,就會面臨性病、懷孕、流產等可怕的後果,強調性是骯髒的、令人” 恐懼 “的東西。對於早戀的孩子,採取”圍、追、堵、截”等方式,以杜絕孩子們的早戀行為,完全無視青少年的性好奇與性慾望。他們原本以為這麼教育青少年,就可以真的”杜絕”青少年的性行為。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青少年越發叛逆,越是不讓他門做什麼,他門就偏偏去做來試試。這樣的性教育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目的,而且使青少年缺少了學習負責任的性行為的機會。